人為數字鴻溝何時休
2022-10-25 08:39:39
來源:《青年記者》公眾號 作者:詹新惠
摘要:享受數字紅利是每一個網民的權利,我們要把精力放在解決客觀存在的數字鴻溝上,而不應再去應對人為的數字鴻溝。
說起數字鴻溝,現當下提及最多的是如何解決老年人數字設備接入與使用問題。但其實,比老人們遭遇數字鴻溝更值得警惕的,是一些人為設置導致的數字鴻溝。這從近期的一則新聞中就能一窺端倪。
據媒體報道,九月開學季,一些家長反映學校稱學生購買指定平板電腦便能進入“平板智慧班”,設備價格5000元到9000元不等。先拋開所謂“平板智慧班”這一被明令禁止的“設備綁架”做法,單從平板電腦設備本身看,就揭示出數字鴻溝中的兩個人為障礙:
其一,是數字鴻溝中的一級“接入溝”障礙。“接入溝”指“是否接入互聯網,或持有相關設備”。有條件的家庭能購入平板電腦,沒有條件的家庭就無法擁有平板電腦,但平板電腦并不是知識學習的基礎設備,臺式電腦、筆記本電腦、手機都是可以用來學習的計算機工具。非要以平板電腦作為學習教輔的前提條件,這就是一種人為的“接入溝”。
其二,是數字鴻溝中的二級“使用溝”障礙。“使用溝”指“是否能夠掌握和使用信息技術”。課堂知識、課外書籍、教輔材料、練習試題等內容放入平板電腦,意味著學生要熟悉平板電腦性能、熟練操作平板電腦及相關軟件。如此,對于那些不具備基礎信息技術技能的學生,就會存在使用障礙,就有可能被隔離在平板電腦之外。
除了這則消息反映的人為數字鴻溝問題外,其實生活中不乏各種人為數字鴻溝的存在:
在接入環節,運營商設置復雜、繁瑣甚至暗藏陷阱的入網套餐,看似提供多種選擇,其實是在為接入設置障礙,運營商為追求利益、利潤直接造成了接入溝;
在使用環節,App開屏廣告障礙是鴻溝之一。打開App就是廣告,這本也無可厚非,但稍一觸碰就會跳轉到廣告頁面,有時必須等廣告播放完才能回到原來的App,有時給了廣告關閉按鈕,但總是隱匿在不顯眼的地方難以找到。App功能的復雜化和陷阱套路是鴻溝之二。一些App動輒幾百兆、1G以上的體量,體積不斷膨脹,系統資源占用與日俱增,無意義功能霸屏,導致打開極為緩慢,或操作界面不靈便,或觸摸點擊不響應,徒增使用困擾。
除了這些人為設置的、直接的數字鴻溝外,還有一些因為缺乏安全保障、缺乏個人隱私保護、缺乏良好的用戶體驗導致用戶對互聯網、對技術、對平臺不信任,不敢、不想、不愿深入使用數字技術,最終形成第三級的“深度使用溝”或“使用質量溝”。
截至2021年12月,我國非網民尚有3.82億,其中因為“不懂電腦/網絡”而不上網的非網民占比為48.4%,因為“沒有電腦等上網設備”而不上網的非網民占比為17.5%。兩者相加,意味著目前非網民中有66%的人存在著“接入溝”“使用溝”的問題。針對這一現狀,我們本應采取更多的、積極的、有效的措施來降低設備使用門檻,提高接入效率和使用體驗。但現實并非如此,出于各種拉新留存、利益驅動、流量變現等運營目的而人為造成的數字鴻溝似有泛在化的趨勢。如此發展下去,不僅老年人面臨數字鴻溝危機,年輕人也會面臨數字障礙,以至于有網民在知乎上調侃說,要使用“適老版手機”了。
所幸,現實中也看到一些縮小、彌合數字鴻溝的積極行動。2018年網易公司啟動“一塊屏”項目,在偏遠地區的學校課堂安裝電子大屏或提供接入設備,一方面,推進網課落地,讓農村和山區的孩子打開手機和電腦就能享受同等的教育資源;另一方面,開展邊遠地區與優質教育資源城市“同上一堂課”活動,形成“硬件+軟件+平臺”的互聯網公益教育模式。城鄉之間的數字技術接入溝、使用溝也都隨著一塊大屏、一根網線在填充、在跨越。
高科技還在快速發展,未來,數字鴻溝不只是數字難民們面臨的問題,也可能成為數字移民、數字原住民都要面臨的問題。享受數字紅利是每一個網民的權利,我們要把精力放在解決客觀存在的數字鴻溝上,而不應再去應對人為的數字鴻溝。終究,技術是以高效、便捷、低成本服務百姓為衡量尺度的。
?。ㄗ髡邽橹袊鴤髅酱髮W新聞學院教授)
【文章刊于《青年記者》2022年第18期】
本文引用格式參考:
詹新惠. 人為數字鴻溝何時休[J].青年記者,2022(18):125.
來源:《青年記者》公眾號
編輯:小青